【zt】浅谈后汽车时代的营销理念
回顾2006年,汽车市场可以说是“群雄分争”,各种级别的新车大量上市,价格战也没有停息,新政策频频出台,不断指导市场、引导消费……可以说,2006年是步入汽车社会的重要一年,汽车的产、销都出现了量的飞跃,汽车市场空前活跃,大众消费者也在逐步认同“汽车”这一重要生活用品的消费,也因此许多专业人士称为“后汽车时代”。
从2000年到2005年,中国汽车年产量从200万辆迅速提升至570多万辆。其中,2003年的市场状况被形容为"井喷";2006年,我国汽车年产销已突破700万辆,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需求也日益上涨!
汽车发展到,消费者已走出了盲目购车的误区,逐渐朝着理性消费的方向前进。作为商家来说,要想取得这场战役的的胜利,除了要有好的产品、好的质量以及好的品牌外,还需要有好的营销理念。
在很多车商的嘴边的说得多的口号是,“以客户为导向”、“客户满意度”等等这些冠冕堂皇的台词,然而,消费者现在往往对此难以领情,而更多的消费者要求车商具备更实际的服务口碑以及更高的诚信度!因为一旦这些承诺触动到车商的利益,他们会坚定地对消费者说“不”。这一点,在汽车召回方面表现得非常明显。不少车型存在着共性的隐患,某些厂商却只考虑成本因素,宁可面对消费者的指责,也不愿意召回。
回顾2006年,如果说是中国汽车行业取得了大丰收,倒不如说是汽车营销理念取得了巨大成功。在看似简简单单的数字背后,说明了各厂商在营销理念的巨大改革与发展!
过去的日子里,许多厂商都会形成营销理念上的一个误区,用消费者的观点来看是:车商大都以利己为目的,对于利润的关心程度高于一切。这样的营销理念常常会把消费者与车商树立在一个对立面,给汽车销售带来了许多弊端。不过,现在这种营销理念正在发生变化,中国很多汽车厂商已开始学会关爱用户。
上海大众无疑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。在中国尚无形成服务品牌化的情况下,上海大众已经开始注重这一方面的建设了。在这些年来,他们形成了一个非常强大的售后维修服务网络,使得上海大众的消费者无论走到任何一个地方,都不用担心汽车的保养与维修,这点正是拉动了上海大众汽车的销售工作逐渐上涨的主要原因。
从2006年汽车年销量的数据来看,上海大众以35.2的成绩摘得了第二名的桂冠,而这也是上海大众在近两年中进行改革初见成效的说明。他们打破了原来的与消费者对立的局面,把勇于负责的精神带动了产品的售后服务中,把大众的关爱真正的落到实处,成功地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,并获得了信用口碑。这种营销观念,对厂家来说,虽然牺牲了眼前利益,却换来了品牌形象的提升。
也正因为上海大众的表帅作用,让越来越多的人发现,传统利己的汽车营销理念正在转向整体的理念,以人为本的思想也逐步深入人心。毕竟,营销应当是一个使生产者、经营者、消费者乃至政府和社会都能获益的过程。而在这种理念引导下,成熟的车商不再在营销上玩花样,而是采取了更实际的作法。
虽然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服务网络,但是对于上海大众来说,这只是一个起点,而并非终点。在2007年1月份,上海大众发布了一项申明,表示将从今年开始接受进口斯柯达的销售与维修工作,这对于进口斯柯达车主来说,无疑是雪中送炭的好事,对于其他厂商来说,也是,后无来着的事情。更坚固地塑造了企业品牌的形象,为以后的斯柯达明锐的上市,建立了坚固的堡垒与后盾。
有人认为,汽车发展至今,除了价格,质量(安全因素)的竞争以外,售后服务也应该成为许多汽车企业营销的重点。而对于更多的汽车厂商来说,如何建立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,关键还要看汽车厂商的营销理念。值得注意的是,目前继续走利己营销模式的汽车企业仍有不少,但有的已经开始遭遇麻烦。例如发生的经销商炒长安福特的事件,成为点燃厂商和经销商关系火药库的导火索。而其结果,必然会使厂商的品牌形象和利益受到影响。相信长安福特时间也已为其他利己厂商敲响了警钟!
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